新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产业造就新机遇,包括氢能、氢储能在内的产业发展成为今年会议期间热门话题之一。继氢能汽车后,被称作储能领域“后浪”的“氢储能”已经成为新能源热词。双碳目标和政策推动及有效实施,也让氢储能俨然成了下一个投资风口,加速氢储能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氢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刻影响中国能源应用的前景。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高效的非化石能源,不仅可以作为动力燃料和工业原料,还可以解决水力发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季节性缺乏等问题。而通过发展切实有效的大规模氢储能技术(主要包含电解制氢、储氢及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对新能源乘用车、货运车、船舶等多场景应用以及消纳弃电、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储能产业拥抱发展新机遇 氢储能备受投资青睐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无疑氢储能产业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等俨然成为不少企业纷纷抢投的赛道。
在上市公司方面,伴随着政策的支持,一批上市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对储运氢等氢储能相关领域进行了新的规划。其中,中材科技为70MPa的氢气瓶做技术储备,富瑞特装2021年将重点推进富瑞深冷液氢气瓶的小批量试制,中集安瑞科计划设立年产能约为10万个储氢瓶的生产线,京城股份加快四型瓶落地......
双碳目标及政策风口下 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双碳”目标及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氢能、氢储能产业发展热潮显然势不可挡,机遇面前但也面临多重挑战。那么,针对氢储能产业发展具体面临哪些挑战呢?
一:我国氢储能产业发展面临制氢地区与用氢地区距离较远,储运成本高昂。就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执行董事高钰建议,加强区域协同,鼓励不同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氢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同时鼓励并引导各地“氢走廊”项目在打造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强配合、优势互补,破除区域间壁垒,带动各地氢储能产业协同发展。
就目前来看,国内已经有氢储能的示范项目调试成功。2021年9月10日,安徽六安市的国内首座兆瓦级氢储能电站制氢系统部分正式满负荷运行调试成功,首次实现兆瓦级氢储能在电网领域的应用。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兆瓦级制氢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对应配套示范工程。
二:氢能来源结构仍以“灰氢”为主,未来发展方向的电解水制氢所占比例仅不足2%,同时还存在产能过剩,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等问题。对此,在制氢环节,可引导氢气生产制备的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绿氢、废电制氢,并解决电解水过程中的耗能以及氢再转化成电过程中的损耗。
三: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尚未实现完全国产替代,全产业链成本高。针对此,《“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到,将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氢储能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另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种主体协同,协作开展氢储能技术攻关和装备攻关,进而解决氢储能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之间的平衡问题。
氢能产业,尤其是氢储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氢储能作为新型储能,在政策的支持下,加上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等,也将逐步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阶段,未来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