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云缆_一站式采购平台 电线电缆供应链平台

扫一扫关注

2022年买新能源车,血亏还是血赚?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2022-03-17 OFweek电子工程网ofweek4820
导读

比亚迪也又涨价了!注意,小雷在这里同时用了“也”和“又”,但这句话绝不是病句。之所以用“又”,是因为这已经不是比亚迪今年第一次上调新车售价。早在1月21日,比亚迪汽车就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了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

比亚迪也又涨价了!注意,小雷在这里同时用了“也”和“又”,但这句话绝不是病句。之所以用“又”,是因为这已经不是比亚迪今年第一次上调新车售价。早在1月21日,比亚迪汽车就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了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

3月15日,比亚迪官方消息称,受到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此次价格调整将于3月16日零时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之所以用“也”,是因为在短短5天内,特斯拉已经进行了两次价格上调。3月1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 高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以及高性能版起售价全部上调1万元。

3月15日,特斯拉的两款主力车型价格再度上涨,其中Model 3高性能版再度上涨1.8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起售价则分别上涨了1.8万元和2万元。

显然,比亚迪与特斯拉的涨价操作不能说是似曾相识,只能说是如出一辙。与特斯拉不同的是,特斯拉是5天内价格最少上涨了2.8万元,而比亚迪是2个月内价格最少上涨了4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对新能源汽车不利的大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50款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宣布涨价。随着特斯拉与比亚迪相继再度涨价,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迎来第二波涨价潮。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已经不算便宜的新能源汽车还值得购买吗?

纯电动车短期只会涨价,不会降价

首先明确一点,买是肯定值得买的。如果是近期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那么一定是越早买越好。

小雷之所以会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目前仍然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才刚刚起步,无论是价格还是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和提升空间。小雷认为确实如此,但也不完全正确。

在小雷看来,去年应该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佳时机。因为汽车产业已经陷入了芯片危机,以及动力电池短缺的泥沼之中,但是这些问题终究还没有以涨价的形式体现在消费端。

当然,往事已矣,不提也罢,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也不迟。想要搞清楚小雷为什么卖车要及早,我们先得找到新能源车企涨价的根源是什么。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涨价最明显的原因就是30%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事实上从2010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开始,补贴退坡就已经成为了可以预料得到的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补贴只有可能会越来越少。

到今年年底,尽管不少车企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呼吁延缓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必然会如期在今年年底彻底取消。由此可见,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之际极有可能还会出现一轮新能源车企集体涨价的情况。

另外,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芯片和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而言也是至关重要。不幸的是,无论是芯片,还是动力电池的短缺问题在近两年内都不可能得到解决。

芯片方面,在芯片短缺最为严重的2021年里,一枚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核心芯片价格已经从20元左右涨到了2800元,价格翻了140倍。目前大部分汽车芯片价格涨幅最小的也已经翻了几倍。

芯片短缺的问题反映到车企上面,就直接导致了车企大面积停产、减产。Auto Forecast Solutions的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达到1132.4万辆,从而导致全球汽车业因此损失约1.3万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累计减产量预计将达到214.8万辆。

电池原材料方面,一家位于江西宜春的碳酸锂原材料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碳酸锂的价格从2020年开始就一路水涨船高。当时碳酸锂的价格基本维持在了5万元/吨左右,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已经涨到了50万元/吨,相当于一年翻了十倍,并且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

我国有句俗语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这句话放在芯片和电池原材料紧缺这两件事情上却不太行得通。即便是在价格疯涨的情况下,汽车行业当中的芯片和电池原材料也依然是有价无市。

有商家坦言,现在的芯片库存数不足百枚,下游企业想要大量采购想过基本不可能。部分芯片即便是现在订货,可能到2024年都拿不到货。动力电池方面,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甚至因为产能问题与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分手,转头走向了产能相对充足的中创新航。

我国还有一句俗语叫做“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放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却相当应景。“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已经在价格暴涨的电池原材料,以及芯片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从供应链端的涨价幅度与消费端的涨价幅度来看,目前芯片与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以及产能紧缺的大部分压力仍然是在由新能源车企承担。如果芯片和动力电池的价格涨幅超出了车企的承受范围之外,那么新能源汽车在消费端涨价就会成为必然发生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买新能源汽车的你还在“持币待购”吗?

放弃吧,纯电动车短期不会发生质变

技术方面,受到动力电池技术限制,如今的纯电动汽车已经遇到了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急于购车的“等等”党真的没有必要再等下去了。从动力电池的技术上来看,无论是成本较为低廉的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主打续航能力的三元锂电池,它们在近两年内都没有太多化学层面的突破性发展。

不可否认,近两年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确实有所提升,但是这样的提升大多是通过CTP等物理优化的方式来实现的。要知道,一款新能源汽车能够容纳动力电池的位置十分有限,因此通过CTP技术来优化的动力电池续航能力也很容易遇上发展瓶颈。

在安全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也已经能够达到“动力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不起火”的国家标准,但是主流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依然还是通过给电池典型穿更厚的“装甲”,配更加高效的冷却系统,以及更聪明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形式来实现。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与安全性能还需要从动力电池的化学性质上着手,目前通过物理形式进行的优化充其量只是治标不治本。那么,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及新能源车企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呢?从化学层面增强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难度太大,无异于掀起一场动力电池技术革命。

早在数年前,甚至十数年前,电池巨头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性能更强的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只不过由于产品并不成熟,成本过高等原因,这些能够改变动力电池技术格局的产品至今还处在实验室当中,仍然没能正式面世。

在小雷看来,目前最接近“质变”的动力电池就是特斯拉的4680电池。据了解,4680电池相比起特斯拉现款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5倍,续航能力提高了16%,输出功率提高了6倍,但是成本却下降了14%。

然而,4680电池本质上也是三元锂电池。我们且不论特斯拉和它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能否迅速铺开用于4680电池的生产线,在动力电池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如何采购更多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就是特斯拉将要面临的头等难题。

显然,想要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迎来变革性升级,或者等到电池原材料产能不再紧张,起码都还得再熬几年。对于大多数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来说,几年的时间几乎就是一个换车周期。想当一个持币坐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的等等党?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看过了特斯拉去年一年之内数次降价的操作之后,很多人都认为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对于这类消费者,小雷的看法是:想太多。

降价再买?想太多!

不得不说,特斯拉构建了一套以能源和数据为依托的独特商业模式,导致它的单车成本能够直接体现在车型售价上。此前,特斯拉之所以能够连续降好几次价,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如今特斯拉接连不断的涨价其实也是同理。

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车企对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高,但是动力电池原材料勘探、开采却很难因为新能源汽车热销而加快速度。物以稀为贵,既然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供应会越发紧张,那么反应到消费端的新能源汽车售价就只会越来越贵。

买车谁都不希望多花冤枉钱。2023年,我国已经补贴了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会彻底取消,另外,由于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的情况只会愈演愈烈,它的市场行情也只会更加水涨船高,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并不会发生质变。

基于上述原因,小雷能够断定,未来二次涨价的不会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大环境下,全产业链涨价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趋势。不排除特斯拉和比亚迪未来会出现三度、四度涨价的情况。

要知道,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只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影响,但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却笼罩着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只要是涉及动力电池的企业,都会挥舞起涨价的大旗。

既然涨价无法避免,并且新能源汽车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生质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价格上涨之前购买新能源汽车呢?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2022年买新能源车,血亏还是血赚?

 
(文/ofweek)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ofweek原创作品,作者: ofweek。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scms.yellowrivercloudcable.cn/news/show-11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101218373@qq.com。
 

(c)2008-2020 HUATAILIANHE.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B2-20160018-2